第一章
绝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并且由于人普遍有倾向于接受和已有观点相符的信息,所以绝大多数人也都倾向于选择短视的公共政策,而不去管这个政策会对不远的将来造成负面的影响,
例如大力引进高污染化工企业,不进行任何的环境监管,虽然短期能够拉动经济,但是长远来看却要花更多的成本来搬迁和治理
另外一个推论是,正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所以要防止民主的泛滥导致的决策短视。
一项好的政策放在当时看往往是违反普通人的常识的,但是在若干年后来看却绝对是最好的决策。而短视的决策往往是在当时来看最好的最迎合大众的,但是之后却会需要为当初的短视付出更加多的成本。
忠言逆耳似乎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要掌握完整的信息往往需要付出代价,而代价就是需要耐下心来理解和分析和自己相悖的观点,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就和人类的本能冲突,所以能控制本能用心倾听的人很少,能够吸收不同观点并更新自己知识库的更是寥寥无几。
第二章
破坏是否能够增加财富,答案是不能,但是却能拉动消费和增加产值,不过是以财富的转移为基础的,这就是说必然有人的财富是减少的。就如一场地震确实可以拉动该地区的建筑业和周边行业,但是却是以当地居民的财富缩水为代价,是财富再分配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三章
战争是否可以拉动经济?从过去的经验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原因是打破原有社会格局之后人的积极性的提高
以前的人通过易物来获得需求,所以供给就是需求,现在供给获得货币,货币是需求权,所以供给并不能够创造直接的需求
第四章
长期借款和通货膨胀是变相的收税,但是如果这种货币是国际货币,那么就可以向全世界收税
将政府财政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创造的就业岗位其实是以纳税人的消费减少为代价,从居民日常消费转移到建筑承包商收入
廉租房就是拿纳税人的钱给一部分特殊群体买单,而因此造成的收入水平下降却让更多的人买不起房
基础设施和廉租房都是看得见的,而因此消失的工作岗位和减少的消费却是看不见的
第六章
工厂用机器代替人工并不会减少整体就业数量,除非机器可以自己生产自己,并且生产机器的原材料也都是机器自己获得的,否则,只不过是职位在不同的行业间的流动
传统行业先是单个公司技术进步然后压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接着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开始打价格战,最后行业整体利润降低再寻求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消费者只有在技术落后之后才能获得技术进步的回馈
互联网行业先行业整体降低利润亏本打价格战,之后通过不断合并和扩张达到行业垄断,最后抬高售价赚取利润,消费者只有在最初的阶段能够享受技术进步的回馈
传统行业的瓶颈在于需求,互联网行业的瓶颈在于供给
第十七章-政府价格管制
管制原因: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过快
基本价格管制方法:由政府出台限价令,限制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最高市场价格,或者由政府给出低于市场的商品指导价
效果:1.商品价格降低初期,由于原先抑制的消费被释放,导致需求快速增加。当需求被完全释放后,需求趋于平稳。2.商品售价降低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并阻止企业进入该行业,长期后,使已存在的企业开始逐步退出该行业。
最终导致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并由商品的名义价格之外的额外成本(权利和时间)来补足售价和真实价格之间的差价。
为了解决企业的利润减少,并保证供给不减少,可以额外采取一些办法
价格管制补充工具一:在基本价格管制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政府补贴,使得企业获得和以市场价格销售商品同样的利润
效果:1.供给不减少甚至增加。2.政府补贴补充了名义价格和真实价格之间的差价。由于政府补贴来自于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来自于纳税人,故视纳税人与购买补贴商品的消费者之间的重叠度,购买补贴商品的未纳税人获得收益,购买补贴商品的纳税人获得较少收益或遭受损失。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