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入的K712实在是太笨重了,只能把它放在电脑旁,所以一直想入一个便携的蓝牙耳机,正巧看到亚马逊在打折,原价99,现在59,遂到Youtube上搜了一下评测,顿时发现这个配色太好看了,遂立马下单。
收到时已经被母上大人把外面的箱子拆了,所以没有见到箱子,直接看到的耳机外包装,不得不说非常的漂亮,特别是包装上大大的骷髅头。
不过包装的开启方式确实有点脑残,本来以为拉开底部的封条就能直接打开,没想到还是用胶水粘在一起的,然后内包装怎么也拿不出来,还是最后用力倒出来的。
耳机还是非常漂亮的,特别是这个配色,再加上两边各一个的骷髅标志,绝对超值。
耳机灰色的整体是塑胶材质的,黄色配色用的塑料点缀,做工值得肯定。
因为是蓝牙耳机,所以右侧耳机上有两个大大的音量键,比较张扬。
耳机拿在手上很小,耳罩也很小,试了一下是压在耳朵上的,第一次尝试这种耳机,不过调整好之后,因为耳机的耳罩非常的软,所以短时间佩戴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长时间佩戴确实有点夹耳朵。
在右耳的耳机内侧有蓝牙的充电接口,比较隐蔽,也不容易进灰。
耳机的配件包括一根耳机线,对,没错,虽然是蓝牙耳机但是在没电的时候是可以接有线的,这点非常的实用。并且这根耳机线的配色也是和耳机的配色相配的,非常的张扬。
另外包括一根非常有特色的microUSB充电线,特色到充电的时候插头居然只能插进一半,以及一个类似丝绸材质的很薄的耳机袋,和一份说明书,而说明书里面是有中文的,这点确实让我吃惊不小。
用附带的耳机线连接在iPhone上,发现音质还是对得起这价格的,特别是低音,有特别的强化过。虽然没有K712那么均衡,但是毕竟差价堆在那里。
另外在有线模式下,耳机上的所有按键都是处于禁用状态,也就是说音量键在有线模式下是没有用的。
蓝牙配对键使用
耳机可以手动开启和关闭蓝牙功能,方法是按住配对键3秒开启蓝牙功能同时光带亮红光,之后每2秒闪两次蓝光表示正在配对,或者每5秒闪一次蓝光表示待机,再按住配对键5秒同时闪一次红光表示蓝牙关闭。
然后耳机在配对成功后会有语音提示(Connected),低电量的时候每隔15分钟也会有语音提示(Please Charge Device)
配对iPhone
长按配对键,当配对键闪烁的时候就可以用iPhone进行配对,配对完成之后,就可以通过耳机上大大的音量键控制音量了,长按音量键可以切换歌曲
根据官方说明书,电池满电时可以使用蓝牙播放15小时,而0电量至完全充电需要1.5小时,尝试了一下,感觉充电还是非常快的,只是充电口不太好插。
短按两下配对键可以激活Siri,试了下,是可以激活Siri,但是,但是随后iPhone就死机了。。。
耳机是内置麦克风的,就在蓝牙配对键的后方,所以可以接听电话的,不过如果在公开场合这样做似乎有被人认为是神经病的风险。
另外特别的发现在和iPhone配对之后,iPhone右上方的蓝牙标志旁边会有一个电量显示,可以查看耳机的电量。
配对PC
用的ORICO BTA-402蓝牙适配器和Windows10系统,没有装额外驱动,直接用的系统自带驱动,查找的时间比较长,大约在一分钟左右,找到后就能直接配对成功。
PC配对模式下,音量键虽然可以控制音量,但是在电脑端的音量显示不会改变,另外长按也可以更改曲目。
接收距离
先测试了一下PC蓝牙适配器的接收距离,可视范围内大约在5m左右内都能收到,然后又测试了一下连接iPad的接收距离,比PC适配器要远不少,可视范围内基本能够到10米,特别的是起身去厨房倒水的时候发现隔堵砖墙也是能收到的,感觉这就是无线耳机实用性的所在啊。
多设备配对
在与多个设备配对之后,再次进行配对就会有些困扰,因为当已配对多个设备之后,耳机只会自动连接最后一个配对的设备,比如之前已经连接了PC现在想要连接之前已经配对的手机的话就没办法在待机模式下自动连接,官方没有给出方法,只给出了清除配对列表的方法,就是同时按住音量键5秒。根据说明书,耳机应该是支持多设备配对的,后来又尝试了一下,发现在开启蓝牙的时候会有几秒闪烁蓝光,这时候在手机端马上按配对就可以成功配对,等过了这几秒进入每5秒闪一次的待机之后就无法配对了。
作为一款便携蓝牙耳机,最重要的就是外观了,Skullcandy Hesh 2完全达到了这个要求,所以从这点来说,已经是一款合格的便携耳机了。再加上不算贵的价格,和15小时的续航,以及支持有线连接,另外加上漂亮的包装,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款自用送礼两相宜的耳机。
Skullcandy Hesh 2 Wireless的官方全称是Skullcandy Hesh 2.0 Bluetooth 4.0 Wireless Headphones with Mic (Light Grey and Hot Lime)
另外,虽然买这款配色就已经注定了要习惯张扬,但是那个每5秒闪一下蓝光的设定还是有点太张扬了。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