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信息
- 编号:
- 地址:中国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
- 设计阶段:2017年 ~ 2020年
- 类型:购物商场/商铺/写字楼/酒店
- 建筑面积:20万平米
- 参与职责:BIM深化设计
进PTChina的第一个项目,主要负责将二维CAD转成三维模型并进行管综,建模很快,但是因为业态多管道种类多管综特别慢,当时的工作量大概是前一份工作的差不多2-3倍工资下降了30%,有半年时间都在怀疑自己的决定为什么要转行。
项目的建模和管综陆陆续续做了有1年时间,期间有两个问题导致后期的一些弯路,一个是当时地下室的建模交给了一个实习生,还有一个是建筑结构部分交给了建筑组,导致后期出现了很大的模型质量问题,对团队的士气有很大的影响。后面全部建模和管综调整完成之后,涉及到二维和三维的不对应,最后应该是二维出图和三维分开了。
这个项目是甲方的一个尝试,将图纸深化委托给了设计单位。从结果来看,设计单位来参与图纸深化其实原本的优势是可以从设计视角直接从源头优化管线走向而不是通过局部绕弯扣弯来解决碰撞。但是从实际的结果来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个效果。原因大致是在设计院做深化设计的人其实并不是设计师,或者即使是设计师但是也不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师,所以就涉及到对项目的理解和沟通。另外从内部来看,深化和设计属于两个工作流,设计工作流和深化工作流天然隔离,导致很多时候设计师没有特别的意愿参与深化的调改,因为这样会增加原本的工作量。
从这个项目来看,BIM深化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设计和深化的分工过于细,原本应该设计师自己完成自己图纸的深化,这样才能正向反馈来提高设计阶段的预判。但是现状变成了深化只是在尽量少改动路由的情况下解决碰撞问题,而不去解决核心的管线路由不合理甚至是机房管井位置不合理问题。
当然也有成果,针对雨水管的坡度影响内部标高的问题,最后是通过建模然后通过在不同楼层多次转换来解决的,最后的楼板洞也根据模型重新调整。因为在模型里坡度会相比平面图更容易直观的看出。这个在设计阶段解决会比到施工阶段才发现要更好一点,当然如果到施工阶段才发现其实也算是设计深度不够的一种。